研究論文 原住民部落家庭托顧服務發展之研究—以南投縣仁愛鄉為例(李希昌,2014年)
一、題目:原住民部落家庭托顧服務發展之研究-以南投縣仁愛鄉為例
二、發表者:李希昌(發表於2014年)
三、刊登地點: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四、研究對象:訪談由愚人之友基金會成立的3間家庭托顧站相關者,包含1名教會長老、2名村長、1名主責社工、3名家托員、1名個案、1名個案家屬。
五、摘要:本研究旨在了解原住民部落家庭托顧服務之發展。主要研究目的包括:了解原住民對家庭托顧服務的覺知情形、分析家庭托顧服務對原住民部落的影響、探究原住民部落家庭托顧服務發展的困境與因應、提出未來推動原住民部落家庭托顧服務的有效策略與方法。
研究者採取立意取樣的方式,共邀請了九位與原住民部落家庭托顧服務有關的受訪者,並使用質性研究之半結構化的深度訪談來蒐集資料,研究結論如下:
(一)原住民開始覺知家庭托顧能解決部落照顧資源缺乏的問題,這樣的服務也能融入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沒有適應上的困擾,深獲部落居民高度的認同。
(二)家庭托顧服務的影響,在個人層面,強化了照顧需求者的支持系統;在家庭層面,帶來家戶收入及安定感的提升;在部落層面,因為就業的機會與意願增加,使外移的青壯人口減少、老年人口比例降低,部落能永續發展。
(三)原住民部落家庭托顧服務的發展有五大困境:服務供給面缺乏足夠的誘因和保障、不必要的法令限制和門檻、無法吸引新的人力資源投入、多數原住民無法負擔照顧費用、未考慮原鄉的特性而造成發展限制。
(四)為解決部落家庭托顧服務的困境,因應之道包括:增加對托顧家庭的獎勵、降低托顧家庭的設置標準、提供方便的職業訓練及就業輔導、專案補助原住民使用家托服務、正確反映原住民的照顧需求。
(五)未來家庭托顧服務要能穩固而壯大的發展,必須讓服務在部落紮根、在遍地開花。建構既深且廣、可長可久的部落家庭托顧服務體系,這才是最佳的策略與方法。
六、關鍵字:原住民、原住民部落、家庭托顧服務、長期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