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論文 當原鄉教會遇上部落老人日間關懷站(陳俐如,2014年)
一、題目:當原鄉教會遇上部落老人日間關懷站
二、發表者:陳俐如(發表於2014年)
三、刊登地點: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四、研究對象:訪談仁愛鄉與信義鄉的老人日間關懷站11間管理者,其中由愚人之友基金會成立的有6間。
五、摘要:
論文以2013年南投地區承辦原民會「部落老人日間關懷站計畫」的教會為訪談對象,檢視教會與政府合作供給部落老人福利服務的狀況與合作關係為教會、部落帶來的影響。研究發現分述如下:
(一)促使教會與政府合作之動機:關注到部落老人照顧問題、關懷服務提供是宣教的方式之一、結合政府資源以利落實聖經所教導之關懷有需要的人、回饋老人年輕時對教會和部落的奉獻。
(二)教會承辦關懷站計畫之優勢:教會具備適當場地、松年團契成員為關懷站計畫服務對象、神職人員學經歷符合計畫兼任督導資格、部份教友曾有老人日托站工作經驗、教會較部落其他組織有財力代墊款項或支應計畫額外開支,加上部份教會在921地震後,曾接受愚人之友基金會輔導、結合政府之照顧人力經費來辦理老人日托站,此奠基教會承辦原民會關懷站計畫的基礎。
(三)教會執行計畫過程所遇挑戰:依照教會組織管理機制,牧師需先徵詢教會長老同意、和弟兄姊妹溝通,才能撰寫計畫向政府提出計畫申請,並且需另設帳戶管理計畫經費、經所屬中會或總會協助取得法人證明。為配合計畫制度,教會需設法尋聘符合計畫資格的人力;此外,教派差異亦會影響不同教派教友之參與意願,承辦教會必須營造開放氛圍設法破除老人心理之教派隔閡。
整體而言,部落教會累積與公私部門合作辦理老人相關服務之經驗,能適當安排相關服務與信仰活動,加上縣府督導協助及教會具備之相關優勢條件,種種因素使教會能順利執行關懷站計畫。本論文依據研究發現,針對政府和教會合作辦理部落老人日間關懷站計畫與相關照顧方案的制度設計,於論文末提出建議。
六、關鍵字:部落老人日間關懷站、教會、部落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