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成就未來 同為照顧者,更能體會照顧的路有多難

同為照顧者,更能體會照顧的路有多難
「失智據點不僅是長輩的依靠,也是照顧者的依靠」
照顧服務員 廖子銓
失智據點的服務包含了失智症者及其照顧者,讓我不禁回想自己變成家庭照顧者已經八年了,從未想過我還能回到職場,因為照顧的壓力,壓的我無法喘息也沒了休息的空間,為了小孩與家庭,我只能不斷的往前,不能停下這腳步,直到小孩漸漸長大,我開始重新思考我的未來,如果一直處在這樣的情緒與環境裡,我想我很快就會倒下,那小孩該怎麼辦呢?也擔心家中經濟問題,家裡的開銷只會越來越多,又該如何是好呢?於是我踏上照服員這行業,因照顧而了解,進而學習。
八年前我的婆婆因為脊錐開刀傷及神經,導致下半身癱瘓,那時的我才剛生完女兒,記得當時在懷孕時跟婆婆商量,等她康復後,要請她幫忙照顧孩子,讓我能繼續工作,那時家人們告訴我這只是短暫的情形,只要積極復健,便會慢慢恢復,我就這樣相信著,誰能知道這一切不會好轉,因為失敗的手術,再也回不去了。
時間長了,我漸漸感到無法負荷,覺得好累、也好有壓力,於是我開始想尋求幫助,希望可以分擔照顧的壓力,一一詢問的結果,是我從沒想過的答案,滿滿的藉口與推託之辭,沒有一個人願意分擔照顧的責任,我心想,難道她不是他們的親生媽媽嗎?
漸漸因為照顧壓力與經濟問題等等,我開始變得暴躁、開始想著要逃離這個家,我深深的記得,女兒剛學會走路時,跟著兒子在客廳玩耍,跌倒撞到桌子,那時我剛幫婆婆洗完澡,聽到孩子放聲大哭的聲音,我慌張的跑到客廳,看到女兒滿臉是血,身上的衣服也都是血,我趕緊把兒子託給公公照看,抱著女兒焦急的奔跑到鄰居家求助,在趕往醫院的途中,我打電話給老公請他提早結束工作,回家照顧兒子,在路途中我抱著女兒,突然覺得很無力、很想哭,卻發現我一點也哭不出來,不知道那是什麼樣的情緒、感受,想著誰能真正幫得上我呢?
有次我帶婆婆回診時,有位護理人員看著我用輪椅推著婆婆,背上背著一個小孩、一個小孩拉著我的衣角,他走過來建議我,可以申請居家服務和居家醫療,這樣可以減輕我照顧的壓力,回家後我馬上申請居家服務,感覺終於能喘口氣,在居服員服務婆婆的過程中,讓我對照服員有了初步的認識,也萌生了想要參加照服員的培訓的課程的念頭,我跟老公商量,我要去上照服員的課程,讓我出去外面透透氣、換個環境一下,於是我報名了照服員的課程,也順利完成照服員課程。
有一次在共和村活動中心,遇到基金會的同工,他問我,有沒有意願到失智據點看看、要不要來當個志工協助大家呢?,我心想這是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一方面則想著可以暫時離開家裡高壓環境一下,所以我就答應了,後來去據點幫忙幾次,感受蠻滿好的。
作為家庭主要照顧者的照顧過程真的很辛苦,當所有人都將責任丟給你,沒有人願意幫忙分擔照顧工作,卻在一些照顧細節或方式不同的問題上,不斷被批評與責怪,甚至怨懟,這讓我逐漸失去自信心,也變得多疑多慮、畏手畏腳地,直到我投入失智據點的工作後,夥伴們的鼓勵,給了我不同的感受,有人願意聽我說、肯定我的付出,理解我的難處,讓我開始試著轉念,開始吸收新的東西和資訊,也因為有照顧的經驗,在辦理照顧者課程時,我總有滿滿的感觸,甚至家屬反映問題時,我也能同理照顧的困境,照顧不是用說的,真的只有身處在那樣情境裡的人才能貼切的理解,雖然在照顧上還是會有積累的情緒產生,但現在我懂得照顧不是一個人的責任,我感到很幸運有這個機會到失智據點服務,據點想營造家的感覺,不單單只為了長輩,我也覺得這是我另外一個家,期待互相支持著彼此,獲得力量。
--------------------------------------------------------------
在需要的地方,看見我們的責任,
愚人之友要做的是「應該做」,卻沒有人願意做的事,
邀請您和愚人之友一起協力參與、支持,
在偏遠角落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們一起「甘願做憨人」。
捐款網址: https://reurl.cc/KAj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