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成就未來 樂齡學習-紙漿手作傳藝

樂齡學習-紙漿手作傳藝
實習生 黃章瑜
紙漿是什麼呢?其做法就是將舊報紙撕成片狀,浸在水裡一到兩天,以紙水1:2的比例倒入果汁機中打成糊狀的紙漿,打漿時不同色系的廢紙需分別打漿,用布包裹濾掉水份後,包裹中剩下的紙漿就可以用來加工製作了。
所以紙漿手作,顧名思義就是將這些紙漿用在手作作業上,製作出一個個創意的動物或是卡通人物造型的植物盆器。拿園藝治療來舉個例子:園藝治療可以同時訓練感知和感受如觸覺、味覺、聽覺、視覺、嗅覺,這項治療法的運動和活動就是親自動手照顧植物或做園藝設計的過程。而紙漿手作就是主要訓練觸覺和視覺這兩個方面的感知,讓被治療者可以增強手眼這兩個部位的訓練。
在厚熊所安排的樂齡課程《紙漿手作傳藝》,由杜宗達老師帶領,協同長輩們利用樹脂糊、加工過的紙漿及水一起將盆器骨架進行粘粘及補貼。在過程中不僅可以充分的訓練到長輩們的眼睛、手部協調甚至是手指肌力等身體功能,還可以加強他們對事物的觸覺感受感知等。這樣一來透過手眼協調的訓練方式可以延緩甚至是改善長輩們身體功能逐漸退化的趨勢,讓他們在日後的老後生活還是可以靠自己的力量來自理生活,減少對他人的依賴。
除此之外,長輩們也可以通過紙漿手作的製作過程去發揮合作互助精神,來促進人際互動。比方說,長輩會分工由誰去負責修補這個盆器的部分,然後再通過溝通協調的方式互相分配工作們一起完成任務。而在今天身為實習生的我也一同參與長輩們的紙漿手作課程,這種直接參與的方式比起以第三者旁觀更能深刻體會到長輩的感受。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手作過程中,阿嬤看到我只拿了一小撮的紙漿要去補藝品的某個部分,她就開口和我說要直接拿一大撮放上去,這樣操作起來才會比較順利,然後還和我解釋說為什麼用這個方法才比較行得通也比較有效,我當下覺得長輩在製作上十分投入,也感受到長輩的親切之意。
其實不只是透過紙漿手作,只要是任何有運用到眼睛和手部的手作形式,例如:粘土、玩具再生利用(用玩具碎片貼在厚紙板上形成美麗的圖案)、畫畫等,都可以藉此訓練及加強長輩們的手部及眼睛協調,也可以滿足他們對於老後的肢體訓練及精神上的成就感。雖然年齡隨著歲月增長,但手腳、眼睛、心態都還沒老,能多動就要多動,不讓身體退化,反而要加強身體及精神上的正向訓練,讓長輩們始終保持著良好且正面的心態度過老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