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成就未來 給她一個溫暖的小窩

給她一個溫暖的小窩
愚人之友偏鄉修繕 社工
海拔1500公尺,在部落主要幹道旁的小巷內,不到4坪的木板屋,斑駁鏽蝕的鐵皮屋頂,沒有門牌,不需要窗戶,因為從破口灌進的風已經夠冷了,這是88歲小雪阿嬤的『家』。
小屋外,在巷口嗅覺比視覺早了一步,霉、騷、餿混和的複雜氣味,門口半開的餐盒上,閃著金光的蒼蠅還在貪婪地吸吮著剩飯剩菜;竹竿上是阿嬤常穿、比較好的破舊衣褲,稍微遮掩著稱為們的一塊木板,不太好開,總在一聲『吱啊』之後覺得它與牆面似乎又漸行漸遠了。
小屋內,行動不便的阿嬤一個人獨居,在佈滿了蜘蛛絲與灰塵的昏暗燈光下,在被雜物、尿布佔滿的床板一隅,小雪阿嬤皺紋的臉龐與木紋像是刻意的搭配。一時之間我沒有辦法判斷阿嬤的情緒,直到服務員用母語問候,阿嬤露出笑容,我才放下心中的忐忑。
「阿嬤!吃飽了嗎?」「啥?」阿嬤重聽,也聽不太懂我說的國語,還好居服員用賽德克語幫我們說明了來意。年邁、獨居,不良於行的阿嬤,即便生活如此困苦,卻仍因為名下還有保留地,所以無法取得社會福利中低收入戶資格,一般稱之為邊緣戶,領不到任何補助。還好,愚人之友基金會的長照服務上山了,送餐志工現在一天兩次,中午、晚上都送熱騰騰的飯菜來,偶而運氣好還有鄰居分享的愛心加菜,基金會連假日都提供送餐服務,阿嬤終於不會再餓肚子了。
其實,小雪阿嬤已經很滿意目前的生活,但唯一遺憾的是,高山上冬季的酷寒實在難忍,冷冽的風輕易的穿牆而入,不只是阿嬤瑟縮在滿滿的雜物堆中,靠著破舊的衣物取暖,蛇和老鼠也是。居服員總是不忍的幫阿嬤多做一點,無奈還是蜘蛛網結得比較快。這樣的邊緣戶在偏遠部落還有很多,沒有實際走近,我們很難想像這所謂的城鄉差距竟是如此的遙遠,如此的不堪。如同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所說的「每個幸福的家庭都看來一樣,但是不幸的家庭,卻都有各自的不幸」。
我們想再幫山上長輩一個忙,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小窩!捐款支持愚人長照服務:
https://www.qif.org.tw/OnlineQIF/Default.aspx (備註:修繕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