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成就未來 團圓

家家戶戶如常的張羅年夜飯、互相道賀、包紅包、四處送禮拜年,熱鬧的氛圍再次在小小的埔里鎮上蔓延,鞭炮的煙哨味、此起彼落大聲的聊笑聲,觥籌交錯的畫面,提醒著大家新的一年已經到來。
轟鳴的聲響、老舊泛黃的油煙網,翠花阿嬤打開抽油煙機,手持著鍋鏟,俐落地將蔥薑等調料下鍋、爆香,肉絲、醬油一入鍋,蒸騰的煙霧帶來了撲鼻的香味,這次的年夜飯依舊是由翠花阿嬤張羅,今年已經高齡75歲的她,堅持的走進廚房,要帶給她的子女們一頓豐盛的團圓飯,雖然子女們仍經常提起從外面購買就可以…。
「怎麼可以,沒有自己好好設計準備,算什麼團圓飯,而且這樣也欠一味。」翠花阿嬤這樣說。
就這樣,像去年一樣的五菜一湯一水果,全由翠花阿嬤親自打理,阿嬤也不嫌累,忙完了就坐在客廳的椅子上,靜候子女們回到老家,還不時起來摸摸看鍋沿,看看菜涼了沒有。
只是今年,就少了一付碗筷。
二零二零年是個失落的一年,至少對於翠花阿嬤來說是的,一陣突如其來的寒流,讓她在去年失去了她的老伴,於是從此她的餐桌上就少了一付碗筷,她的菜也好像欠缺了一絲味道。
「阿嬤!」終於,稚嫩的聲音打破了翠花阿嬤短暫的消沉,那是她的孫子,小小的身軀直直往翠花阿嬤跑來,在他後面的是她的子女們,手上提著大大小小的禮盒。
「臺北開很遠齁?」翠花阿嬤說。
「不遠啦。」她的女兒這樣回答,接著說:「每年不也是這樣,放心。」
「我在想,今年我會不會就跟著你們爸爸一起過去了。」飯後,翠花阿嬤這麼說。
阿嬤的子女們聽到這句話有些大驚失色:「媽,妳怎麼這麼說,不會啦,妳還很勇健,大過年妳不要黑白講啦。」接下來就是一連串安慰的話。
「但我想齁,這樣我就會看不到你們,只好讓你們爸爸多等久一點了。」翠花阿嬤嘴角帶著一絲笑容。
團圓飯的意義,好像不在於年夜菜的豐富、紅包的多少或者是禮數的多寡,而是在一年之中,能夠撥出一些些時間陪伴自己的家人,把握住有限的時間,好好「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