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成就未來 團體家屋-失智症長輩的另一個家

文/愚人之友 社工師 張鈺婕
「團體家屋」?你會問這是什麼?它是一種社區型長照服務。在台灣快速老化的人口結構中,長照需求必須是以人為中心的個別化多元服務,不是集中收容而已!從2009年起,愚人之友基金會就受衛生福利部委託,辦理「團體家屋」-福氣村,如今也已12個年頭。
一直以來,團體家屋都秉持著:營造一個像家的氛圍,讓失智症長輩可以住在這裡,依照自己的步調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不用照表操課,自在的與他人互動;專業的服務人員像家人一樣,提供失智長輩生活支援,是支持不是取代,是陪伴不是控管,長輩仍能在必要的協助下自立生活,自主尊嚴、發揮潛力,幸福的生活,。
前些日子,家屋元老級的淑卿奶奶回到天上永恆的家。在奶奶孫子女的記憶中,奶奶是個獨立、有魅力、愛漂亮的女強人,行動力超強!然而在奶奶晚年時,受失智困擾,她漸漸認不出孫子女了,身子骨也越來越瘦,不再是晚輩們記憶中的模樣;淑卿奶奶團體家屋的這段歲月,我們福氣村的同工,一直陪伴並給予最適切的生活支援,隨時向家屬溝通對於奶奶照顧的處遇計畫。直到在奶奶生命最後的這一段時間,我們專業的照顧團隊,同時扮演比家人還家人的角色,成功執行安寧居家的服務,讓淑卿奶奶在至親家人的陪伴下安然離世。
大多數的人對於死亡仍是會有擔憂和害怕,況且失智症重度後期的照顧,更需要依賴他人的協助。每一位失智症長輩的病徵及問題行為皆不相同,社工、服務員及其他家屋成員,都是最後陪伴著彼此的家人,所有人都是這最後一哩路中不可或缺的。陪伴失智症長輩最後的人生時光,不不容易,有辛苦的時候、有困難的時候、有幾乎走不下去的時候,但「家人在一起」給予彼此勇氣,最後所有的回憶都是滿滿的祝福。正如淑卿奶奶在她的筆記本裡寫下的一段話:「求祢教示阮怎樣算自己短暫(暫時)的年日,好阮增進智慧,我們的智慧和聰明是祢給的。」
也許這就是團體家屋存在的意義,正常快樂的人生不會因為失智而無法延續,因著沒有血緣的家人在此陪伴,這裡也可以是自在、尊嚴、幸福,美好善終的地方。